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至善國中溯溪體驗與綠色校園 鍾芷芬本文刊摘於教師天地雙月刊,第162期(98年 10月出刊),第69頁-70頁

至善國中位於臺北市陽明山麓、外雙溪畔,學校周邊有山有水、空氣新鮮,校舍廣闊(校地總面積為2.1409公頃)樹木扶疏,是充滿原始自然風味的綠色校園。操場常有白鷺鷥群來覓食,隨時有各種動物的聲音為伴,松鼠、五色鳥、藍鵲、喜鵲、麻雀、綠繡眼、白頭翁、蜻蜓(紅的、黑的、綠的、褐色…)、豆娘、各色蝴蝶、金龜子、鍬形蟲、錦鯉、孔雀魚、布袋蓮、蓮花、睡蓮…動植物及昆蟲物種豐富。離市區不到10分鐘的車程,卻擁有如此自然生態美景,雨天更可以欣賞美麗的山嵐,一年四季隨著季節更迭,徜徉其中令人有不同感受,不時更有驚艷的讚嘆。

        社區中有蜚聲國際之故宮博物院,亦有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至善園、至德園、摩耶精舍(大千紀念館)、衛理女中、東吳大學、台灣創價學會至善文化館等文化機構毗鄰。

        此外,內外雙溪自然步道、金面山、大崙尾山生態教學資源,可供教師教學活動運用。且雙溪就在學校圍牆外,得地利之便是極佳的天然資源。尤其在倡導綠色校園永續經營和海洋教育推展的今日,本校在蘊藏豐富自然生態的園地中,已成為教師揮灑教育理念和學生學習的最佳場域。

※溯溪校本課程   

        88學年度在第9任王美霞校長帶領下,因地利之便,辦理師生至雙溪「溯溪」的活動。90學年度學校試辦九年一貫課程開始,更由自然領域、健體領域、藝文領域的視覺藝術與綜合領域的童軍專長等老師,共同設計發展出以「溯溪體驗」為主體的校本課程,形塑出本校有別於臺北市其他國中的特色課程。溯溪課程是彙集教師們智慧的結晶,讓學生們認識大崙尾山、金面山、外雙溪的自然生態,並學習先民篳路藍縷、以溪為路,愛惜資源、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態度。週三下午7年級各班級安排兩堂溯溪課程,內容包括游泳、體能訓練、結繩、攀岩、垂降、淨山…等,溯溪行前的準備課程。

        97學年度溯溪活動在本校已連續實施第9年,課程的主題訂為「邁向卓越、至善學子勇前進」,期望團結合作、不畏挫折的精神,深入學生內心,從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快樂、自信、負責與感恩」的學習圖像。溯溪活動的進行更結合許多社會資源:包括中華民國溯溪協會,在準備過程中指導相關知能;臺北市自來水事業處雙溪淨水場管制水閘門,讓活動進行得以安全無虞;臺北市原住民委員會鄒族長老協助溯溪祈福儀式及家長義工等。在各項周全保護措施,原住民文化妝點,自然生態的欣賞,體能活動的鍛鍊下,讓學生們盡情享受多采多姿,歡樂的溯溪體驗學習。

        溯溪課程也是一項珍貴的生活教育哲學、生命教育,從體驗活動中讓學子親近、疼惜大自然,懂得珍惜水資源;相信透過體驗課程,同學可以挑戰自己、突破自己,更會珍惜生命,使學生學習互助合作的精神,以幫助同學身心發展,培養健全人格。

※綠色校園

        94年度學校向教育部申請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利用虹吸原理導引雙溪水進入校園,並藉水位差發電等資源應用的教學設施工程。自然領域教師蓫在8年級理化課,設計虹吸原理及雙溪「水質監測」的單元課程。另以「環境創意、能源開發及利用,與自製教學實例」為教學目標,設計出9年級的「水力發電」教學課程,當導引雙溪水時,利用水位差產生發電現象,使設置於週邊的LED燈點亮,作為教學的佐證。

        97年度為更落實環境教育,學校持續爭取教育部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讓雙溪水回收再利用教學設施工程經費,利用馬達將雙溪的水,抽上屋頂的水塔,作為教學大樓沖廁所及校園澆花用水,提供「中水系統」應用之節水計畫。

        97學年度海洋教育列入國中小課程綱要中,至善國中利用「雙溪」的天然資源,在7年級為學生安排校本「親近水」的溯溪課程,8年級理化課驗證虹吸原理及為雙溪作水質檢測課程,9年級理化課探討水力發電等。此系列關懷水環境之課程,不但是以大自然為師,為讓學生「親海、愛海、知海」,從保護自己社區的水源不受到污染開始,除了要培養學生愛鄉、愛水的情懷,也期盼這樣多元、活潑、深度及專業細水長流的教育理念與熱情,潛移默化深根於每位至善學子的心中;讓學生貼近自然生活學習,也是一項最珍貴的生活教育與生命教育哲學,它可以讓學生從課程活動中去親近水、疼惜大自然永續的水資源,進而懂得珍惜、關懷與扶助他人。

        98年度學校為紓解部份能源經費,再次積極向教育部提出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及經濟部98年度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分別在學校活動中心及行政大樓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設施,在設計上特別考慮「教學效益」,經濟部振興經濟案:設計兩個小型的對照組(各約0.34KWP),一個追日式,一個固定式,作為教學對照使用(包含資料統計軟體)。教育部永續校園案:設計一個高科技的HCPV高聚焦型追日系統,讓學生比較不同設施的產能,及瞭解最新科技的發展。兩項經費合計設置產能約7.6峰瓩之太陽光電系統,所產生的能源直接併聯於配電盤,供各項電器使用,並安裝LED資訊看板於行政樓女兒牆上,師生及社區民眾可即時瞭解太陽光發電系統產能的現況數據,達到宣導示範的效益,宣導太陽再生能源、節能減碳、綠能環保…等概念,於教學中建立學生在日常生活裡有節約能源觀念,並加強能源教育學習。

        99年度學校會持續向教育部提出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設置風力發電設施。期盼依據太陽能光電設施及風力發電所產出能源之數據資料,及本校已設置的氣象站資料,由本校自然領域教師帶領學生,分析陽明山麓地區天氣、氣候、日照、雨量、風速的科學研究。此系列課程設計不僅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也可提升學生科學研究精神與學習態度,及愛護地球終身守護環境之高尚情操;藉由此統整的課程,進而建構本校成為優質的永續校園,以精緻的教學素質,與他校資源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