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本校設置全民國防教育資源中心的緣起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軍訓室為推展「全民國防教育」,過去曾於北安路原藝術學校預定地建置漆彈場地,後因藝術學校停止設立,該場地閒置(現指定為臺北市教育大學學校用地),軍訓室逐再積極尋覓場所設置「全民國防教育資源中心」。96年軍訓室開始與本校接觸,由於本校校舍有2.1公頃,景觀與周邊環境天然渾成,且實施校本溯溪休閒體驗課程經年有成,實為一理想設置「全民國防教育資源中心」的場域。於97年4月17日獲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核定核撥總經費新台幣8,466,814元,設置「全民國防教育資源中心」體驗場地,結合國防專業與體驗特色,規劃相關體驗、野外求生等訓練課程,並於98年6月6日正式揭牌啟用。資源中心初期建置漆彈場、攀岩場、單索滑降場、單索垂降場及野炊場等設施,成為一複合式的體驗場地。相關設施簡單介紹如下:
一、攀岩場:岩場高9.5公尺、寬6公尺,為3D曲面雕塑岩板,岩場外觀仿美洲「洛磯山脈」非平面之立體設計,有兩道山壁及多種不同的凹凸外型,無論接縫、夾角都是滑順的曲面,儼然就是一座天然岩場,讓攀岩者如在天然岩場攀登的感受。岩場並設有35個確保點,每一個確保點可承重25KN(2551KGF公斤力)以上,並符歐盟人造攀登結構安全標準,可同時提供5組攀登訓練。
二、單索滑降場:長20公尺,滑降高度由5公尺至0.8公尺,滑降角度約為15度,可提供短暫、瞬間的滑降體驗。
三、垂降場:為高12公尺、寬8公尺的高牆,上方以安全確保固定架確保,下方設置5公尺*3公尺*0.35公尺高的安全防護墊,可確保垂降者安全的垂降體驗。牆面特別繪製大型壁畫,當年是由本校3位美術社同學(第39屆畢業校友)共同設計而成,傳達親山近水、樂活意念,沿著至善路景觀形成美麗的街景。
四、漆彈場有兩個區域:
(一)體驗場:設有場地安全圍網高3公尺,攔截網高6公尺,另有100具活動式塑料筒掩體,可提供2組20人漆彈生存對抗體驗。
(二)競賽場:為移動式標準競賽場,場地長50公尺、寬30公尺,場內擺設30座活動式充氣掩體,可提供2組10至20人漆彈對抗競賽。
五、露營場:設置3公尺*3公尺環塑木露營棧板10具,可提供10組8人帳露營體驗。
六、野炊場:設有高、低複合式野炊架8具,可提供8組野炊體驗。
七、溯溪:本校緊臨外雙溪,於至善橋旁圍牆開闢一側門,可直接由校區步行到溪邊,經簡易階梯下至溪中,並聘請溯溪協會專業教練實施溯溪體驗課程。
軍訓室進一歩規劃建置可以提供國小學生體驗的休閒設施,將體驗課程向下延伸至國中、小實施,增加深度及廣度,擴展學生身心靈之成長,以增進國防教育資源中心的多元發展。目前已完成規劃與招商,正由廠商積極施工中,新建置設施有(1)高空體驗設施包括:毒龍潭、高空三索、高牆、4層樓高空單索滑降;(2)低空體驗設施包括:蜘蛛網、甜甜圈、平衡搖搖板、平衡木、搶渡洪流、倒V鋼索;(3)室內巨人梯與高空繩網,以提供學生更充足之室內運動空間與運動設施,更可舒緩雨天學生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
98學年度起由軍訓室規劃,在本校國防教育資源中心,提供全市公私立高中職及國中採開放預約登記方式,安排學生進行半天的漆彈射擊競賽及攀岩的探索體驗休閒教育。現場則由臺北市各高中職具專業證照的種子教官輪值(共有31人),擔任課程指導及確保員的重要角色,教導並協助各校學生進行攀岩及漆彈射擊的體驗活動,98學年度第1學期共有4,209人來校參加。此外98、99年7月辦理「全民國防探索教育教師研習」共108位本市教師參加研習;98年度暑期「全民國防探索教育暨學生實彈射擊研習」共124位本市學生參加研習;98年度配合臺北市警局士林分局辦理「98年民防人員幹部訓練」,有160位士林區民防團成員參加訓練;98年度「全民國防教育資源中心CBT種子教官研習」有25位教官參與訓練;99年度「學生安全防護研習」共125位學生參加研習;99年度「全民國防探索教育初階種能師資研習」有25位教官參與訓練。
貳、本校探索體驗休閒課程的實施 本校得地利之便,經過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自98學年度起,將過去實施9年的7年級溯溪課程,結合國防教育資源中心的設施,轉型為多元體驗的探索休閒課程。新的探索體驗休閒安全教育課程,由種子教官團隊、溯溪協會專業教練及本校體育老師協同教學,採「多元教學」、「寓教於樂」、「專業技術」等專業引導。軍訓室種子教官團隊設計出一系列結繩、攀岩、垂降、單索滑降、漆彈等新的校本探索體驗休閒課程。溯溪協會協助安排4個小時的溯溪課程,本校體育老師負責的游泳課程,形塑成本校特色的自我挑戰、探索體驗及休閒安全教育課程。攀岩課程共進行10週20小時,內容從攀岩源起、種類、裝備器材介紹、基礎繩結運用、平衡攀登技巧、攀岩基本練習、上方確保攀登練習、抱石練習、指定點攀登練習等,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更以實訓、實作來強化休閒體驗學習。學生們在確保安全的體驗過程中,不僅鍛鍊學生個人四肢運動的能力、身體協調性、體能訓練、膽識訓練等,在面對挑戰時學習到克服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並提升挫折容忍力。同學們彼此之間更互相激勵,促進身心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諧的人際互動。其中數位同學也成為攀岩行家、佼佼者,舉凡攀登、抱石、指定點攀登都成為同儕心中的偶像。
溯溪課程除由溯溪協會專業教練就溯溪基本概念、裝備、安全概念、溪中行進跳石等技術性作專業知識的教導外,當天行前勘查,對水深、水文、漩渦及水底下物體之研判,並綁確保繩及固定點,以確定活動行進路線。下水後則全程照顧溯溪同學及維護安全。對同學來說在溯溪過程中除注意自己安全外,同儕間互助合作、互相激勵是莫大的助力,也縮短同學彼此間的距離。此外經課發會討論,活動前各領域亦結合溯溪活動安排融入課程的教學。國文科教授藍蔭鼎「飲水思源」一文,並指導學生溯溪活動後心得寫作;英文科教授各項溯溪設備英文單字及意外發生求救之英語會話;自然科教授至善國中外雙溪流域周邊生態系及水質測量;數學科則指導學生在電子地圖上,查詢至善橋與劍南橋座標,並求出其直線方程式;社會領域教授外雙溪的歷史、本校周邊社區地理水文及人文等相關知識;藝文領域教授校園寫生及原住民(鄒族)音樂;健體領域教授游泳技能、水上安全及體能訓練等;綜合領域則進行合作學習及突破自我相關議題課程討論。
所有課程結束後,則於全校參與的週會時間安排成果發表會,活動前並由教學組製作一年來探索體驗休閒安全教育課程的點點滴滴與花絮紀錄片,學生上台發表心得。同學們在經歷一系列休閒活動課程後,在國文老師及體育老師的引導下,反思探索體驗休閒教育課程裡發生的趣事,然後產生學習,進而應用在生活中,建立安全的休閒觀念,養成合作的態度,學習到正確的人際互動與分享模式。
下面是摘錄學生的心得供大家細細品味。
在老師及溯溪協會的大哥哥帶領下,我們下水了,清涼的溪水瞬間把辛苦沖走、沖乾淨,一切的努力都值得。望著潺潺的水流,萬馬奔騰的氣勢順流而下,我覺得人好渺小。陣陣清涼甘爽的水味,撲鼻而來,令人怡然稱快,片刻後同學師生間已開始愉悅的潑水大戰,望著珍珠、水晶般的水花,四濺滿布在每個人身上,伴隨著每人天使般璀璨的笑容,好陽光、好自在,我多麼希望在這一剎那盡情享受的快樂可以停留,永遠烙印在我心中。(摘自701班羅天佑同學心得)
溯溪的過程中,有些區域溪水湍急形成危險的地方還需用力抓緊繩子往前走,有種乘風破浪的感覺,真是驚險又刺激。我們還玩了接龍,就是一個一個抓在一起排成一直線溜下去,由於溯溪教練的帶領,我們非常穩健、安全、快速的一鼓作氣上岸。……開始我聽到要溯溪,心中非常厭惡,擔心、害怕自己弄得狼狽不堪,感覺煩躁,但等溯溪回來以後,卻覺得非常有趣,讓我樂不思蜀,希望時間停留,此美好的回憶讓我終生難忘。(摘自701班蔡若筠同學心得)
來到一處水流較強的急流,我們要穿越它,使力的腳想跨上水域,卻一直被強大的水流阻擋。終於我征服它,朝前邁進。……瞬間看到一位同學從大石頭旁流了下來,感覺還滿好玩的!我也去體驗看看,把身體放鬆,讓整個人交給水流,慢慢地,我感覺我在漂浮、在移動,張開眼睛,碰!我的屁股撞到石頭,還連續撞了兩次。更慘的是,我卡在石頭中間爬不起來了!最後還是老師拉我起來的。(摘自703班楊婷伊同學心得)
我踩穩要走下一步時,腳底的沙子突然流走,害我滑了一跤。在第一處急流,我們拉著繩子輕鬆的爬上去了。但是,第二處急流就沒那麼簡單,雖然古人說:「人是萬物之靈」,但我一直過不了那關,最後是教練把我拉上去的呢!(摘自702班張勇笙同學心得) 最好玩的是走到一半時,教練讓我們玩像雲霄飛車的「漂流」,其中一次漂流是讓我們小隊集體一起漂下去,那是最刺激的一次。不過有時候刺激的活動,也會有「慘痛的代價」,就是我三根手指有輕微的小擦傷。(摘自703班張家豪同學心得)
叁、辦理休閒教育的未來展望
學校積極推動加深、加廣的休閒體驗活動課程,朝多元化、活潑化、專業化、具深度及安全發展,以營造出系列的校本休閒體驗課程,型塑學校特色。課程實施中不僅鍛鍊學生的四肢運動能力,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藉助體驗活動課程,表現出勇敢冒險、突破自我的精神。並結合各教師及相關人員安全教育的課程設計,在體驗過程中教師團隊融入安全教育與強調團隊紀律,教學活動中隨時進行安全管理的觀念傳輸,讓學生了解安全因素,指導學生正確預防安全的觀念。 本校除7年級休閒體驗活動課程外,8年級的隔宿露營活動,也安排在校園場地中實施,不僅節省大筆場租、車資等活動經費開銷,同時在免除舟車勞累下,勻出更多的時間安排相關休閒體驗活動、童軍教育、烹飪安全教育等。
目前本校結合國防教育中心的設施,推動安全休閒體驗活動課程頗有成效,已邀請各領域教師撰寫教學過程紀錄與教學反思,期盼彙整相關資料後,擬於100年度積極提報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申請,讓本校的教學經驗與各校觀摩分享。
Great information...
回覆刪除This is often wondrous. First looked at this skill article content and we are astonished. We are curious about one of these traits. Scientists appreciate a potential insert, and amount your time while in this. Please keep adding information to. They ar...